【FinTech進化論】大叔與莊子

戰國時期,有天,魏王心血來潮送了惠施一個大瓢的種子,卻引來莊子和惠施的世紀大辯論。惠施對魏王的饋贈嫌棄了一番,說這種子長出的大瓢,拿來裝水,容器雖大卻易破碎;做成大水瓢,卻無相應的大水缸可容此大瓢,真是一個大而無當的東西。這個論點卻引來莊子的奚落,莊子說:惠施啊!你只是不會用大的東西而已。

 

不論是人生或職場,這種視角,風景截然不同的事情屢見不鮮。曾經遇到過一位負責大數據的高階主管,他表示他目前的資料分析團隊,不需要機器學習,不需要學新的程式語言Python。他所謂的不需要,並不是他對於選擇更好的AI工具有甚麼不一樣的想法,而是他認為他的團隊不需要學習AI,來改變他現有團隊的工作方式或提升處理能力與效率。他認為,他原有手動、設條件式的分析方法 (manually rules base approach) ,用SQL、SAS這類工具就能滿足。AI/機器學習(machine learning)就如惠施眼中的大水瓢,對他而言,大而無當。

 

在我看來,這個觀念不只可惜、也可怕。可惜的是,在資料經濟的發展正要起飛的趨勢下,這公司的資料分析團隊竟然已經停止成長了,只因為他的主管不知道怎麼運用AI/Machine Learning,就終止了他團隊學習如何挖掘資料金礦的機會。

 

可怕的是,台灣可能又少了一間公司,能夠給台灣的年輕人才留在台灣的理由。假如這位主管願意了解致力成為資料科學家、投身資料經濟的時下年輕人,努力學習資料科學的新技術是什麼?他一定會有不同的決定。

 

大叔,是不是只求安然退休?

在台灣,我們總說年輕人是小確幸、啃老、中二、憤青、寬鬆世代又缺乏狼性。但我也遇到過優秀的台灣學生,雖然是文商背景,卻每天花三小時自學Python和機械學習。反而,我認為最需要追求學習成長、改變心態大步向前的,其實就是我們這一代的中年大叔。大叔是不是一直用保守的態度,減緩進步的速度,企圖維持一個舒適圈,期待我們在未來的5到10年後能安然的退休。

 

回到大叔的本業—銀行的個人金融業務,它有四個特點,1.客戶多 2.產品、服務種類多 3.斷點多 4.數據多。先進的零售金融業務技術,必然是AI/大數據可以產生巨大正向影響力的領域。

 

FinTech為什麼一定得學 AI?

許多大叔可能忘了,2000年以來,各家網路銀行熱衷追求的就是『透過數位服務達到one-on-one service』,如今,正是這樣的服務看見曙光的時刻。由於銀行與異業的多元串聯,運用異業資料的種類與機會大幅度增加,零售金融的客戶價值鏈,從客戶需求探訪、行銷、獲客、產品及獲利管理、事中及事後的服務管理,這條原本單純的價值鏈,已如孔雀開屏,展開成為千人千面的決策樹,成千上萬的決策點若是以傳統人工建模來佈建,已是緩不濟急。

 

我曾經以人工建模來 PK機器學習,發現當變數量由10個增加為30個時,它的複雜度不是增加3倍,而是30倍。在大數據的世界裡,我們將面對的是3000個或30,000個變數。而演算法的多元組合,更使得運用傳統的人工建立預測模型變得不可行。經過實證,運用機器學習PK人工專家建模,在效率面,機器學習至少可以減省2/3的時間,並且達到相同的準確度與穩定度的水準。

 

在公司內部創新的過程中,創新團隊當然會犯錯。被人指責,創新是大而無當,所有的創新團隊都應該虛心受教。但最困難的是,當一個組織內部分化成兩種世界,有創新責任和無創新責任的兩類團隊時,是否也在組織內造就了另一群惠施,只是被動地等待著被說服-「AI/Machine Learning有什麼用?」

 

至於,如果你的主管比較像惠施,而非莊子的台灣年輕人也千萬別灰心,世界是站在你們這邊的。在Coursera的平台上,史坦福大學提供了Machine Learning的免費課程,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超過2.2百萬個學生。如果你用Machine Learning關鍵字在Coursera搜尋,你會發現有來自世界名校提供的超過200項課程。如果你想要實作一番,還有Kaggle這個平台 (已經被google收購) ,上面提供了各式各樣運用AI/Machine Learning的預測比賽與資料集,單一競賽的獎金可以高達數十萬美金,預測競賽所應用的領域跨越了健康、醫療、金融、保險、消費民生等各項產業。

 

做個如莊子般心胸開闊的大叔,做個擅用外部資源的年輕人,世界將是我們的。
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cw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94915